是什么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?有的人说是电池,有的人说是充电桩,还有的人说是群众的接受程度。但是,今天我要提出一个新的看法,那就是中国的道路交通压力,或许会成为当下影响新能源发展的一个潜在因素。
近日,有相关消息称,广州将会从7月1日起限制新能源车牌的发放,广州市消费者需凭《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信息管理凭证》(以下简称《凭证》)和新能源汽车指标等相关材料,才能获得绿牌。
根据公安部统计,广州市2015年的汽车保有量为224万辆,到了2020年已达299万辆,上涨了33.4%。2020年,广州市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.3万辆,2021年前5个月销量已达3.4万辆,估计全年销量将破8万辆。所以由此看出,广州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,意味着市场已经进入健康成长的阶段,早期政策扶持和倾斜的必要性降低,另外随着广州城市道路交通的压力与日俱增,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总量控制。
这也是继上海传出限制绿牌发放消息之后,国内第二次出现限制绿牌的消息。两则消息的传出,都带着类似的原因——交通拥堵情况的加剧。实际上,早在1986年时,上海就因为私家车的过度增长,而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应对。但因为新能源车型的横空出世,以及绿牌的无限制发放,使得相关学者认为,不加限制免费赠送新能源汽车牌照将打破现状,不利于上海的长期发展,尤其是低速电动车的加入,会占用公共的牌照资源,进而加剧上海的交通拥堵情况。
从总量上看,截止今年5月份,在公安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,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李江平介绍,目前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.8亿辆,驾驶人达4.65亿人,今年一季度新注册登记机动车996万辆,创同期历史新高。
同时,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了约580万辆,约占全球的一半。乍看之下,中国的汽车简直是多到不得了。尤其是当新能源汽车按下加速键之后,在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共存的情况下,中国的汽车增长就变得更加夸张了。但是,在看到汽车总量的同时,我们也不要忘了,中国是世界人口排名第一,中国国土陆地面积占据世界第三。在这两组数据加入之后,我们自然也就有了新的一组数据——密度。
以我们的邻国日本为例,用北京和东京来做一个对比。参考2019年的一组数据,彼时东京的人口密度是北京的5倍,人均汽车保有量是中国的1.6倍。然而,在道路拥堵的对比度上,北京却要远远高于东京。这说明了什么?其实并不是中国的汽车太多,而是中国道路压力太大了。
中国的道路建设,密度上是相对较低的,同样是2019年的数据,同样是东京和北京,东京的道路密度达到了19.92公里/平方公里,而北京只有其四分之一。因此,虽然在对比中,北京的人均拥车率明明更低,但拥堵的环境越更加明显。
造成这样的原因除了道路密度以外,还与公共设施建设有关。就轨道交通系统的对比来看,东京的轨道交通点大约有2327个,承担了都市圈90%的运输任务。但反观国内,2019年中轨道交通系统最大的北京,也只有约574个地铁站点,不足东京的四分之一。
因此,在通行效率上,即便是目前,国内的速度也称不上快。因此,即便政府已经在很努力地修路和建设公共交通,但面对增长极快的汽车增速,依旧只能是杯水车薪。更何况,目前中国道路上还随处可见“中国特色”,不但驾驶人员的驾驶素质有待加强,在发生事故之后的处理速度上也同样有待加强。近年来,随着短视频的兴起,各种各样的路怒、碰瓷、离奇事故频频登上热搜就已经是最好的佐证了。
可以肯定的是,即便是对绿牌做出限制,绿牌也依旧会比蓝牌更容易获得,因此绿牌的增长趋势是不会发生改变的。但是,与之相对的是,在限制之后,势必会使得新能源汽车加速内卷,同时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增速出现减缓。
公开数据显示,2020年上海新能源汽车总产量达23.86万辆,同比增长190%。其中,上海新增推广新能源汽车12.1万辆,同比增长92%,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42.4万辆,总规模位居全国第一。结合上面广州的那组数据,不难看出一旦绿牌受限,全国的新能源汽车增速都将放缓。
因此,从总体上看,绿牌受限必定会减缓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,还会从一定程度上打击车企的积极性。但相对的,它也能够帮助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沉淀,加速内卷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的优胜劣汰。同时,这种做法还将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道路的压力。所以从长远来看,绿牌受限反倒是一件好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