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016091277
欢迎访问EV之家首页!新能源物流车 新能源货车电动物流车 新能源物流车
18016091277
2019-12-18 浏览次数:9,483 次 中国汽车报网
搭载外资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也能获得补贴了!这一政策的变化,近日被“刷屏”。12月6日,在工信部发布的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(2019年第11批)》(以下简称《目录》)中,配装松下、LG电池的国产特斯拉Model 3榜上有名。据悉,《目录》上北京奔驰和广汽丰田的两款新能源汽车配装的也并非国产电池。这些上《目录》的车型,即将获得新能源汽车补贴,这标志着我国动力电池市场正式向外资企业开放。
《目录》体现了我国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思路。未来,本土动力电池企业将直面外资竞争,我国动力电池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。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速滑坡、外资动力电池抢摊中国市场的情况下,也有业内人士担忧本土动力电池企业能否应对。笔者认为这种担心没有必要。
首先,近年来的行业洗牌让国内企业加速成长。虽然前些年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风口期,我国涌现出了数百家动力电池企业,造成产能过剩,但随着市场的发展、补贴等政策的调整,尤其是在车市下滑的大环境下,很多实力不济的动力电池企业已经被淘汰出局,能够胜出的佼佼者已经具备了与外资企业抗衡的实力,如宁德时代已成为极具全球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企业。
其次,外资企业的全面进入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。过去,在政策的庇护下,部分动力电池企业囿于现有小格局,不思进取,只想着如何获取订单,却在技术研发方面缺少动力。外资企业的进入,将倒逼本土企业提高危机意识、激发活力,进行技术升级,真正走向市场。随着有竞争力企业数量的增加,整个市场才会迸发出活力,从而加快动力电池产品降低成本、提升性能,进而促进新能源汽车性能升级。
再则,充分竞争才能提升企业实力。浑水摸鱼者早该成为淘汰落后产能的对象,未来市场的充分竞争将加速这一进程,在这一过程中,真正有实力的企业自然会脱颖而出,也能在市场的风浪中练就真本事。一味地保护不能真正做大做强产业,与外资企业同台竞争虽有挑战,但对于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更为有利。
回顾动力电池领域近年来的政策调整,不难发现开放是“进行时”。2015年3月,工信部发布《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》,将配装获批企业生产的电池作为拿到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基础性条件;此后,工信部先后发布四批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目录(即“白名单”),其间入选的57家电池厂家均为本土企业,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快速崛起提供了“窗口期”,也使宁德时代这样的企业异军突起。不过,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,对高性能动力电池的需求与日俱增,再加上汽车行业是对外放开的排头兵,动力电池领域全面放开势在必行。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,也是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。从去年开始,政策已有所松动,外资动力电池企业开始在中国加大布局。今年6月下旬,动力电池“白名单”正式废止。此次《目录》的出台,正是动力电池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之举。
无疑,外资动力电池的解禁将重塑产业格局,加剧市场竞争。对此,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不可掉以轻心,要深刻思考如何更好地取长补短、扬长避短,应对新的环境。第一,技术创新始终是市场竞争力的根基。不断创新才是提升竞争力的最佳捷径,在这方面,不少企业一直在行动,如国内动力电池的头部企业比亚迪和宁德时代都在研发CTP(无模组动力电池包)技术,以不断提升电池性能。第二,加强管理是不二法门。企业管理涉及从人、财、物到产、供、销,动力电池企业全流程、全环节的有效管理,可以有效降低成本、提升实力。如近年来亿纬锂能等企业正在提升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,以达到节能降耗、降本增效的目的。第三,高质量发展是必由之路。随着市场的成熟,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,如果企业还是像过去那样只重数量不顾质量,迟早会被淘汰出局。在技术创新基础上抓好产品质量,才能让销量节节攀升。市场对动力电池企业的检验,重心就是技术和质量。当前,动力电池市场资源逐步向头部企业集中,也正体现了这一趋势。
扫一扫,即刻进行对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