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EV之家首页!新能源物流车 新能源货车电动物流车 新能源物流车

   
EV之家
EV之家
统一服务热线

18016091277

EV之家
EV之家
当前位置:首页 » 新闻中心 » 先行,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——新时代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

先行,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——新时代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

2019-06-19 浏览次数:10,094 次 中国交通新闻网

“江山如有待,花柳自无私。”美丽富饶的土地,滋养万物,孕育了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。

生态兴则文明兴。建设美丽中国,实现天蓝水碧土净,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在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浪潮中,交通运输行业积极开展一系列绿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,彰显了推动绿色交通发展的决心,不断满足人们对未来更加美好的期待。

生态理念引领

发展步伐坚定

2012年11月8日,党的十八大召开,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。

2017年10月18日,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,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。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,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。

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需要全民参与,聚沙成塔。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,也是国家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。

“天育物有时,地生财有限,而人之欲无极。”交通运输行业推进绿色发展并不容易:随着经济的发展,交通基础设施、运输装备、运输服务需求都在持续增长,交通运输发展任务依旧繁重,而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。

道阻且长,行则将至。

交通运输部制定发布了一系列推进行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文件,明确提出以交通强国战略为统领,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着力实施七大工程,加快构建三大制度体系。

2018年6月,交通运输行业吹响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号角,印发《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》,全面推进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。

一系列的政策文件,推动绿色交通发展实现由被动适应向先行引领、由试点带动向全面推进、由政府推动向全民共治的转变,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,为建设美丽中国、增进民生福祉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坚实支撑和有力保障。

2012年,在交通运输部和财政部的支持下,在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支撑下,交通运输行业开始尝试由单一绿色交通技术应用,向某一领域、某一区域的综合节能减排转变,探索适用于不同地区、不同项目的制度、技术和实施方案,推动全行业、各领域、各环节向绿色发展转型。

江碧鸟逾白,山青花欲燃。如今,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发展初见成效:绿色公路,山河绿意皆相随;绿色港口,天蓝水净空气新;绿色交通城市,出行畅快且舒心。

健全标准加强监测

提升绿色发展基础能力

“审度时宜,虑定而动,天下无不可为之事。”

增强行业绿色发展基础能力,重在健全标准体系,给行业提供一把标尺。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的《绿色交通标准体系(2016年)》,包含221项标准,初步建立了绿色交通标准体系,提升了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发展监管和服务能力。

在推进行业标准建设的同时,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制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。鹤大高速公路吉林段是交通运输部“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科技示范工程”和“绿色循环低碳公路主题性项目”,建设过程中编制了19项行业和地方标准、指南;广佛肇高速公路肇庆段绿色公路建设,总结形成了行业标准规范2项、地方技术指南4项……积极的探索实践让标准体系更加健全。

交通运输行业大而广,绿色发展要有的放矢、精细化管理。在行业内部,哪些是“油老虎”“污染大户”?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这个问题都没有准确答案。以道路运输领域为例,小、散、弱企业大量存在,其真实能耗水平很难掌握。

面对这个问题,交通运输部采用在线监测、科学研究、试点推进的方式加强能耗统计监测,支持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监测体系建设、研究长江干线运输船舶能耗在线监测,完成了公路货运和内河船舶能耗统计监测设备选型,编制了营运货车和内河船舶能耗在线监测技术规范。

2014年,北京、河南济源、江苏南通等6个城市开展了能耗在线监测试点工作。目前,4个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83家重点企业已开展了能耗统计监测试点工作。

2018年,交通运输部正式启动“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数据管理平台”建设,进一步提升节能减排决策分析、绿色发展评估、项目跟踪监管等能力,提升行业绿色发展工作效率与精细化管理水平。

随着绿色交通工作走向精细化,专门管理部门和人才队伍愈发受到重视。北京、浙江、江苏、辽宁等地交通运输部门相继设立专门机构,组织推动当地绿色交通工作。

与此同时,交通运输部通过开展科学研究、技术咨询和组织培训等方式培养人才。目前,300多位行业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入选绿色交通项目专家库,500多位技术骨干参加了相关培训,从事绿色交通事业的人才队伍逐渐壮大。

优化运输组织方式

推广绿色清洁装备

今年1月,从宁波舟山港出发的一批集装箱通过“渝甬班列+渝新欧班列”联运模式到达德国,比海运节省了10余天。

这是宁波舟山港国际海铁联运业务的又一收获,也是交通运输行业推进运输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,是推进技术创新、提升运输效率的重要成果。

江河滔滔,其势在畅。从发达国家经验看,通过优化运输结构,加强不同运输方式间无缝衔接和一体化组织,运输效率可提高30%、成本可降低20%。

近年来,交通运输部积极推进内河航道建设,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同时,海铁联运、水水中转、江海联运、江海直达等高效运输组织方式也稳步推进,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了3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。

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广受欢迎。2018年1月至9月,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329.1万标箱,同比增长31.7%;内河港口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15.6万标箱,同比增长21.73%。

2018年上半年,46家多式联运示范企业完成集装箱多式联运量约187万标箱,开通多式联运线路247条,与公路运输相比,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约50亿元。

与此同时,运输装备清洁化工作也在推进。

新能源公交车以其整洁安静的特点受到人们喜爱。2017年年底,全国公共汽电车中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超过50%,提前实现了2020年的目标。

路上,不“冒黑烟”的LNG货车在各地推广。“物流之都”山东临沂独树一帜推广天然气货车,其中,蒙阴县新增LNG货车占全县营运货车总量的24%。

水上,全国超过2000套岸电设施,与港口装卸机械“油改电”、LNG动力船舶、新型节能船舶一起,让港口告别“柴油味儿”。2万多艘内河船舶完成生活污水防污染设施改造,让航道更干净。

推行智慧共享

提高绿色出行幸福感

5月20日,交通运输部、中央宣传部等12部门和单位,联合印发《绿色出行行动计划(2019—2022年)》,提出要建成布局合理、生态友好、清洁低碳、集约高效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,增强人民群众对绿色出行的认同感、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
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随着经济发展、消费升级,人民群众对城市公共交通的便捷程度、出行的舒适程度以及安全保障水平等服务品质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。

民之所望,政之所向。近年来,各地纷纷建设公交智能调度平台、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、快速公交系统,推广公共自行车,提高绿色出行服务质量和效率,促进更多人主动选择“公共交通+慢行交通”的绿色出行方式。

手机安装一个App,即可知晓公交车辆、公共自行车、长途客运班线、高速公路等的动态和航班余票等信息。在许多城市,App已成为人们出行的最好帮手。

在智慧化手段的帮助下,我国公交出行分担率不断提升。2018年,杭州公交分担率达41.8%,上海、南京、重庆等城市的公交分担率超过60%。

公共自行车也在蓬勃发展。在济源,公共自行车1小时内免费骑行且每天不限次数,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“步行+自行车+公交车”的出行方式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已在280余个城市投放运营,投入车辆总数超过3000万辆,注册用户数近6.5亿,日均订单量超过5000万。

一些城市还探索智慧交通手段,化解车辆乱停乱放及停车难问题,为慢行交通和城市交通留出更多发展空间。

涌现新技术新工艺

强化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

生态环境问题,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、粗放利用、奢侈消费造成的。

变废为宝、循环利用,既是科学,也是艺术。近年来,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,资源集约节约利用,特别是废弃物循环利用,正在广泛探索实践中,目前已积累了成熟经验。

在柳南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,高路基填方采用泡沫轻质土,在不破坏原有地基、不进行放坡处理的情况下,完成高路基的施工填筑,实现了施工期不封闭交通。这种泡沫轻质土的原料并不难寻,主要是施工中产生的开山石粉、沿线电厂库存的煤灰、矿渣。

像这样的变废为宝的妙举,在兰州南绕城高速公路、广中江高速公路等项目中,均有因地制宜的体现。从资源节约型路面类型优化、老路面结构利用,到废旧橡胶沥青、隧道弃渣利用、沥青路面再生利用,再到表层腐殖土利用、服务区污水处理回收,绿色公路处处彰显资源集约节约循环利用的理念。

能源节约利用的重要性人尽皆知。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、港口供电设施节能技术、港口带式输送机节能技术、大型电动机械势能回收技术、港口装卸机械势能回收技术……近年来,一大批新工艺得到规模化应用,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。

其中,沥青拌和设备节能技术、码头自动化建设和改造,是特色鲜明的探索实践。在煤炭资源丰富的辽宁省,沈阳、辽阳等城市建设了9座煤制气拌和站,将煤炭加工成超细粉,使其燃烧更充分,实现拌和站生产“零废弃、低排放、低能耗”。上海港和青岛港的自动化码头,则实现绿色、智能、零排放。日照港散粮装卸工艺进行自动化改造,采用机器人实现了粮食的自动化装卸。

交通基础设施应做到尊重自然、修复生态。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,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内未发生一起白海豚受伤或死亡事件。鹤大高速公路,途经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修复2处景观湿地、建设3处人工湿地、设置6处野生动物保护通道,构成了人文与自然共存的和谐景观。

知行合一,方能致远。从理念升华到制度建设、再到实践检验,交通运输行业正在努力探索绿色发展道路,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正在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交通运输发展面貌。

“一条大河波浪宽,风吹稻花香两岸……”交通运输行业的绿色发展是一项长期的、持续的工作,要久久为功。广大交通运输人将以此为新的起点,向着美丽中国的明天,砥砺前行。

行业交流请扫下方微信

分享到:0
|热门推送

QQ咨询

微信

咨询电话

18016091277

QQ咨询

发送短信

拨打电话

联系我们

X

扫一扫,即刻进行对话